近日,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發布《水稻重大病蟲害秋后發生動態及下階段發生趨勢》表示,結合當前病蟲害發生情況、寄主條件和未來天氣條件綜合分析,預計下階段水稻“兩遷”害蟲、鉆蛀性螟蟲暴發成災風險高,臺風波及區域水稻細菌性病害擴散流行風險高;重大病蟲害發生危害盛期將持續至9月底。
入秋以來,西南、東北稻區一季稻已陸續進入成熟期,田間病蟲情況基本定局;江南、長江中下游和江淮中稻處于抽穗至乳熟期,華南、江南雙季晚稻處于分蘗至孕穗期,重大病蟲害持續發展,局部地區重發趨勢明顯。全國水稻病蟲害累計發生面積6.8億畝次,同比增加14.7%。其中,截至8月底,全國稻飛虱累計發生1.7億畝次,同比增加13.6%,總體中等發生,局部大發生。全國稻縱卷葉螟累計發生1.6億畝次,同比增加28.3%,總體中等發生,局部大發生。全國二化螟累計發生1.6億畝次,同比增加12.2%,總體偏重發生,南方大部分稻區處于二代發蛾末期至三代幼蟲始盛期。全國稻瘟病累計發生2017萬畝次,同比減少12.1%,總體偏輕發生。
目前,江南、長江中下游和江淮中稻處于抽穗至乳熟期,華南、江南雙季晚稻處于分蘗至孕穗期,預計寒露風偏晚,適宜重大病蟲害發生危害的寄主生育期仍有兩周至1個月。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9月份,華南、江南、長江中下游稻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有利于害蟲繁殖危害。未來,華南中東部、江南東部和南部、江淮降水偏多,且近期將有2~3個熱帶氣旋登陸或影響東部沿海地區,臺風波及地區將出現持續降雨和大風天氣,有利于水稻“兩遷”害蟲跨區域遷飛危害,同時要警惕水稻植株機械損傷引起的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等細菌性病害的擴散流行。